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工業發展與環境正義的省思」教育論壇隨記

南風攝影展攝影師鐘聖雄(彰化人)


教育從未讓我們想要認識家鄉,往往都是發生問題了之後才會關心。
從國光石化開始關心故鄉
以攝影訴說故鄉的故事

到車站隨機找100人來問是否贊成國光石化,約有七成反對。問街上做生意的人,他們說不方便回答這個問題。關掉攝影機後才說由於開發政治人物才有機會賺錢,有權有勢的人都是支持的。所謂的不方便講,不方便的是怕被權勢盯上,只能吞下自己的辛酸委屈與想法。

彰化台西村幾乎是台灣偏鄉在經濟發展下被犧牲遺棄的縮影
工業汙染是立體的、水源剝奪、空氣汙染。
由於海水淡化技術昂貴,六輕要求政府從濁水溪上游蓋攔河堰,奪走了農民漁民的用水,迫使他們只能使用地下水,而地層下陷的汙名就由農漁民所承擔。

南風吹來了汙染、但南風怎麼有錯,錯的是什麼呢?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 詹長權老師
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危害及預防對策

若食安事件讓台灣如此緊張,怎麼會忽視空氣汙染呢?
一天你能吃多少東西,卻需要呼吸多少的空氣??
從前病從口入,現在病從鼻入。
空氣不改善,以後就會出現加氣站,呼吸新鮮空氣變成需要花錢才能夠得到。
城鄉有福不同享,有難不同當。都會區享用資源,偏鄉活在汙染之中。
空氣汙染無時無刻都在吸
台北市只有早上4~6點的時間符合國際空氣標準適合運動,其餘時段空氣都充滿著大量廢氣。
政府如何讓空氣品質改善到有更多時段適合市民運動。
台灣每年約三萬人是被空氣汙染所殺死

王永慶與陳定南的辯論
陳定南說:「若讓六輕到宜蘭,他就成為宜蘭的罪人」
歷史證明他是正確的



臺北市立大學 徐榮崇老師
工業發展下的環境省思

人類中心思想一直皆為發展的中心,
工業時代的便利
過去尚未擁有環境倫理的概念,
人的存在完全依附在自然體系的正常運作,人嘗試利用自然、駕馭自然甚至改變自然,為了符合自我期望、改造原有棲地、地形地貌、野生物種、造成大自然嚴重破壞。

人要過怎樣的生活?
台灣垃圾分類的成功,教育
「更好的生活?」怎樣的方向才是對的??


日月光、台塑、水泥業都有在做不少環境教育的事情,但也同時

NGO 兩個方向
1.不與惡魔為伍
2.企業為有心改善的惡魔,嘗試著去教育他們。

便利的生活產生了空氣汙染、土壤汙染、水汙染、廢棄物汙染,給了誰???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最後總是落到偏鄉去「怎麼能夠放在人多的地方!?

台灣環境影響評估缺乏「社會影響評估」
Tw環境運動1970年開始分為「激進」、「組織」兩類
激進-指出政府和遊走法律邊緣
環境不正義類型
程序不正義(procedure inequite)
        五個基本權利
1)充分資訊的權利(2)公開聽證的權利(3)民主的參與及社區團結(4)賠償的權利(5)污染清除與被破壞環境復原。
地理性不正義
        鄰避設施->依【最小抵抗途徑】前往偏鄉地區(偏遠鄉鎮、島嶼、海邊、山地)
社會性不正義
「偏遠地區」民眾與族群除了經濟條件較為欠佳之外,他們往往也是教育成就較為低落以及社會資本較為欠缺的一群人;在這些多重的不利社會條件之下,他們便容易成為環境不正義事件的犧牲者。

        平等與正義??

            Capitalism-資本主義

環境經濟
環境經濟學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經濟槓桿來解決對環境污染問題,使環境的價值體現得更為具體,將環境的價值納入到生產和生活的成本中去,從而阻斷了無償使用和污染環境的通路,經濟槓桿是目前解決環境問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生態經濟
人類經濟與自然生態間的共同演化和互相依存的關係[2]。有別於環境經濟學,環境經濟學是對環境的主流經濟分析,生態經濟學則把經濟視作為生態系統下的子系統,並強調保存天然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