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20140125~26華江濕地守護聯盟-濕地發現之旅冬令營花絮


  在環境保育的路上我們都在思考著如何讓人們懂得自然的珍貴,在生活與生態去尋求一個平衡點。於是我們希望能夠透過教育的方式來達到保育的效果。在海報中所提及的便是這個營隊的核心價值:

體驗溼地,讓孩子感受自然之美。
觀察自然,讓孩子習得生物之趣。
探索生物,讓孩子提升學習之樂。
監測生態,讓孩子發覺溼地之博。

【希望藉由實際操作與體驗的生態活動,建構參與小朋友對於環境認知,以及環境友善的態度,更期望活動的過程可以讓小朋友達到行動的落實!】這是華江溼地守護聯盟的使命。只有擁有對環境正確的認識及資料,才能夠做出發展與生態兼顧的判斷。所以希望透過活動讓孩子們經由自己的手去接觸,以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並學習著將收集的資料彙整分析以掌握生態環境的狀況。在愉快的活動中認識溼地生態架構及科學生態調查的方式。


  1/25 冬令營第一天


  冬令營第一天早上有點冷,一開始還很擔心天氣太冷,會影響孩子們的身體。還好,當活動快開始時,天氣便開始暖活了起來。陽光照耀了周圍,彷彿已經進入了春天的感覺。早上八點華江溼地守護聯盟的志工夥伴與老師們就已經在華江國小為活動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期待著孩子們的到來。孩子們在八點半後陸陸續續完成了報到,有些孩子剛走進教室時,顯得有點緊張。或許是還不適應陌生的環境,但在大理高中的大小隊輔的帶領下逐漸與初次見面的朋友們擺脫不熟悉的陌生感,開始露出笑容,打打鬧鬧了起來。



  活動中除了華江溼地守護聯盟的老師外,還有大理高中的同學們經過培訓之後來擔任冬令營的大小隊輔。讓他們學習著把自身的經驗與體驗方式與國小的弟弟妹妹們一起活動。活動進行中的笑聲總是不分大人、青少年、孩子。在場的人都可以感覺到大小隊輔與孩子們的活力與熱情。

    有隊輔在休息時分享說在活動中阻止小隊員過於吵鬧,勸他不要這麼做卻不被理會讓他很生氣,但後來同時想到自己對家人與長輩是否也是如此呢?便讓自己冷靜一下在嚐試著去告訴這些弟弟妹妹不要這樣做,雖然不見得講了一次就有用,但從這樣的問題當中就讓兒輔員與孩子們同時學習人與人相處的互動方式。
  

 
活動的開場,是由范義彬老師為孩子與家長們介紹活動的精神以及在場來賓。因為有這些前輩們各方面的支持與付出,所以溼地發現之旅冬令營才能夠順利舉辦。最後便把這次的值星官清木大哥介紹給孩子們,由他來帶孩子認識華江雁鴨公園、華江溼地聯盟及工作夥伴給大家認識。

   舞台前舞台後,缺了一邊就無法成行!!有大家在真好!!


相見歡

    
    第一個活動中,思儒老師拿出了一顆地球造型的海灘球,開始引導孩子們去思考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高年級的孩子們馬上就回答出:「海洋在地球面積佔70%。」但這個數據是怎麼來的呢??孩子們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不太清楚該怎麼說。於是思儒老師便教大家使用高科技的左手食指一邊測量一邊讓孩子們做自我介紹。



  遊戲方式很簡單:
  •   第一階段拿球的人隨意地把球丟給另一個人,接到球的人首先大聲說出自己左手食指所碰觸到的地方是陸地或是海洋讓工作人員做紀錄,再做自我介紹。
  •   第二階段變成傳給右邊的人,再回報左手食指碰觸的地方。共重覆兩次。
  •   第三階段將測量三次的結果,去計算左手食指隨機觸碰之處為陸地或海洋所得的數字去估算海洋佔地表面積的百分比。

  以這樣測量出來的方式,陸:海的面積第一次是以43%:57%,第二次是以30%:70%,最後一次則是以26%:74%。總合算起來是陸地與海洋的站地球表面面積是33%:67%。雖然並沒有完全正確,但透過這樣的活動也能夠讓孩子理解隨機測量的因素與方法。看似好玩的破冰遊戲內竟然可以蘊含著數學與測量的概念,實在是很佩服老師們的用心呢:D

    接著在討論隊呼及演練的過程中。從隊呼中聽見孩子的發揮創意運用了【海綿寶寶的主題曲】、【PSY的江南Style搖擺舞步】、【好棒棒】等由動畫、流行樂、口頭用語等多元的素材並結合守護生態的意念來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隊呼。雖然還不是放得很開,但在表演時的笑聲不斷,象徵著老師、隊輔與孩子們之間已經不再陌生。


                    

昆蟲探索              

又跳又唱又笑了一上午,同學們肚子都餓了。美食當前當然就是開心的大塊朵頤了!!吃飽了下午才有更多力氣一起在自然中探索啊!!吃飽喝足了,我們帶著捕蟲網、觀察袋及紀錄板,走到華江雁鴨公園作自然探索。讓孩子們在不妨礙自然生態的前提下在草地上親手捕捉、親眼觀察,再以約略的方式去紀錄蟲的種類並統計數量,來學習做監測環境的方法。





  許多孩子們是第一次拿到補蟲網,堂樹老師先與大家分享如何以補蟲網將蟲抓進觀察袋中及做紀錄的方法。由於網子並沒有這麼多,所以就以輪流的方式讓一個孩子使用五分鐘的方式交換,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可以去練習著以補蟲網去捕捉無脊椎生物(如蚊子、蝴蝶等等)

    表面上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草地,在孩子們持續揮舞著捕蟲網的努力下抓到了不少遠遠看不到,小心翼翼地放入觀察袋才有機會一探究竟的神秘客。孩子們透過觀察袋,細數自己收集到了什麼一一記錄下來。

  第一階段孩子們在有陽光的地方、第二階段讓孩子們到樹蔭下,分別進行捕捉。同樣在草皮上,有日照及沒有日照的地方所收集到的生物種類及數量會一樣嗎?透過讓孩子親身收集的資料做判斷。這樣的方式不用背,實際操作過就會記得。讓孩子嚐試著依據收集資訊更能讓他獨立思考!注意到細節並去尋找真實的狀況,依據現實狀況做出最好的決定!!

  

植物怪獸

          
  結束了草地生物調查,我們再度回到華江國小的秘密基地中休息片刻。又是另一場冒險的開始【探索秘境植物怪獸】。玉葉老師將這次的任務將小隊分為三小組:

  1. 觀察者:活動區域-植物怪獸區,任務-觀察怪獸並提供情報給收集者
  2. 收集者:活動區域-校園探索區,任務-依據情報收集正確的植物並將 所收集到的植物及觀察者提供的情報轉達給製作者。
  3. 製作者:活動區域-實驗製作區,任務-依據收集者所提供的情報及植物,將植物怪獸的樣貌拼湊出來!!
    在這個遊戲中考驗著孩子們的表達、分析、收集的能力。面對著以一堆不知道名字的植物葉片所拼湊出來的怪獸臉譜,該如何說明才能夠讓對方了解,要提出怎樣的問題才能夠得到足夠的資訊去找尋散落在校園中的植物葉片,並將辛苦收集來的材料放在適當的位置,才能知曉植物怪獸的樣貌。


  孩子們一開始在玩這個遊戲時,很明顯地對於不知道名字的東西如何講清楚是件嚴重的挑戰,於是孩子逐漸開始比手畫腳,陳述怪獸組成的部位大小、型狀、顏色、位置。聽起來雖然好像很簡單,卻讓孩子們跑過來又跑過去,氣喘虛虛,氣急敗壞之下就容易起爭執,不過他們也知道爭執改變不了什麼,所以馬上就重新集中精神在討論收集者從觀察者中得到正確的訊息,發揮自己的觀察力才能找到怪獸的部位及位置轉交給製作者。

  最後每組的擺設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充分地表現出各組的團隊合作狀況,大家一起來看看覺得哪一組做得最可愛呢!! 
 
            

探索資料整理、分析

            
  透過植物怪獸的遊戲讓孩子們練習觀察、描述及紀錄暖暖身後,再度將剛才的觀察袋拿出,搭配無脊椎生物分類表讓孩子們重新分析自己剛剛所捕捉到的是什麼生物?在陽光下及在樹蔭下的種類及密度差異又是怎樣的狀況呢?讓孩子們一起討論並將成果畫成海報做成簡易的華江雁鴨公園草地生物調查報告。報告完後,老師們帶著孩子們再將觀察袋中的生物放回原來的場域中,帶給孩子一種重視生命的價值,一顆懷著對事物感恩的心。

 
  
海報上的圖表雖然簡單,背後所蘊含【動手、動腦、團隊合作】的精神。

夜間昆蟲探索           

  經過了一下午體力與腦力的付出,晚餐也是飢腸轆轆地開動搂!!吃飽飯後,晚上的課程是在華江雁鴨公園的草叢中進行夜間昆蟲觀察,我們從有路燈走到沒路燈,從腳邊的草地走入比人還高的草叢中。當我們走進草叢區時解說老師們早就架好了燈具與反光布以燈光誘集法利用蟲的趨光性來吸引更多的昆蟲。當天可能是因為前幾天天氣過冷以致於晚上並沒有太多的蟲出現,我們這組只有看到螞蟻與幾隻蛾出沒。雖然沒有看到太多的昆蟲,夜觀老師便細膩地介紹燈光誘集法,讓孩子學習到如何在夜間以吸引蟲做昆蟲調查。

    昆蟲調查後,將燈光關掉。週圍陷入一片黑暗,一開始孩子很不習慣躺在草地上觀星。對他們來說,躺在草地上的經驗是很陌生的。平常跟家人出去,都會說地上很髒,不要躺在地上避免弄髒衣服、被蟲咬、細菌上身等原因。這樣的想法讓孩子與土地產生了隔閡。一開始有些遲疑,但慢慢習慣了草地後,便一個接著一個開始躺了下來。感受土地與草的味道,感受天空與星星就在面前的感覺。有些孩子們對星星有點認識,知道天上的獵戶座腰帶上的三連星,便開始找起了北極星的位置。
    


    第一天的活動結束了。孩子們離開時的笑容,讓我們感覺到孩子們喜歡今天的活動並期待明天天亮時再次相遇,與老師們、大小隊輔一起在大自然中探索。



        1/26冬令營第二日


溼地追蹤

  今天比起昨天的艷陽普照涼了一點,但是對於需要長時間在草地上活動來說,只要保暖做得夠,陰天也是一個適合在外活動的氣候。孩子們到教室時跟大家已經非常熟悉,走進教室時都會與老師與同學們問好。等到全員到齊了後,老師開始介紹等下要如何運用手中的冒險卷,在溼地公園中一步一步將卷上的謎題一一解開。各小組依據卷上謎題中的提示,在華江雁鴨溼地公園中邊走邊看尋找謎題所指的位置才能將謎題解開。
    


鳥類觀察

  華江溼地是由大漢溪與新店溪的交會處,由於其中的生態圈提供了鳥類覓食與休憩的場域。因此總是有許多鳥兒在華江溼地駐留或休息。在假日中許許多多喜愛賞鳥或是攝影的朋友都會在此觀察紀錄鳥兒的蹤影。

  孩子們一組透過單筒望遠鏡來看看鳥兒的模樣,其它等候的小組則在旁邊聽值星官介紹他長年在這裡觀察鳥類的心得及故事。我們今天看到了蒼鷺、小白鷺、埃及聖鹮、環頸鴴、小水鴨等等,還看到因退潮擱淺的琵琶鼠倒在泥沼上被路過的埃及聖鹮當作大餐一口一口吃掉。


螃蟹探索

重要觀念:在動物保護區進行活動,計劃需經管理機關審核許可後才能進行,未經許可是不可以在保護區挖螃蟹的喔!!

  鳥類為何會在華江溼地聚集呢?基本上就是因為這裡有得吃又可以休息。那吃些什麼呢?就是在溼地裡神出鬼沒的螃蟹啦!!當我們在華江雁鴨公園沿著河岸走時,可以看見岸邊的地上充滿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洞穴。那便是螃蟹出沒的地方。在營本部時思儒老師教孩子認識螃蟹洞的特徵及如何使用鏟子及找尋螃蟹。

  今天孩子們找到了台灣泥蟹與無齒膛臂蟹,並讓螃蟹進入觀察盒中避免再造成對他的傷害及便於觀察他的特徵。我們一邊觀察一邊畫下螃蟹的模樣做觀察紀錄。分享時,孩子介紹自己找了幾個螃蟹洞及終於知道分辨螃蟹公、母的方式。



生態遊戲

  生態遊戲中每個規則與動作背後都蘊含著想要傳達的觀念及想法。老師們讓孩子透過猜拳來認識生存環境的差異性,讓孩子們扮演候鳥來找尋草地中的棉線,被找到最多的是顏色鮮豔的棉線,與草地相似的棉線則只有找到幾條。透過此活動讓孩子知道動物身上顏色所蘊含的訊息,鮮豔的色澤容易被發現,告訴對方自己是不好欺負的,多為警告色;身上的紋路與生長環境相似,讓敵人看不見自己。
  



心得分享滿載而歸

  


  很快地兩天過去了,看著這群可愛的孩子們體驗過自然探索的活動,對溼地生態多了點認識。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親近喜愛自然並懂得對環境友善的態度,更進一步落實環境保護的行動!!

  現在的孩子認識自然大多是從學校課本、書籍、網路資訊中所得到,但那大多是別人的經驗而少用以自己的感官去觸碰去感受。在台北這個水泥叢林中,讓孩子很少有機會能夠親近自然。還記得我自己小的時候,若遇到心情不好時,我總是喜歡坐在家裡附近的南崁溪邊發呆或想像自己是擁有超能力的英雄穿梭在草叢中的異世界冒險。但現在環境過度惡化,河流已成了臭水溝,或是到處掛著【危險】,因為擔心而阻止孩子去接近自然。以安全考量不讓孩子前往並非是壞事,但若一昧的禁止而非帶孩子逐漸認識自然的話,孩子們當然無法與真實的自然環境共處。我們似乎遺忘了自己童年在泥巴與草地上渡過的。我們把自然生態視為毒蛇猛獸,事實上只要我們擁有正確的觀念便可以避開危險。所以我們更需要讓孩子去接觸並認識自然,才更能讓孩子平安長大。

感謝范義彬老師讓我有機會參與這次冬令營,令我對環境教育有了更不一樣的想法。感謝華江溼地守護聯盟的老師與前輩們非常照顧我這個什麼都不懂的新鮮人。期待未來的日子哩,能與你們一起在環境教育中奮鬥。更希望這群孩子日後也能夠像你們一樣成為守護環境的一員。透過這次的活動我們將保育的種子撥在孩子的心上,我相信適當的時機到來時,種子就會萌芽。讓我們一邊努力一邊期待未來孩子們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