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環境議題反思】關於能源策略與節能減碳行動歸責於誰?


在臉書上一位好友蝴蝶效應看見了我提廢核行腳的活動,他留了一段話說:「我要非核,但我更不要火力發電我立即災難~期待所有癈核行腳的朋友"都"能節能減碳並且以使用者付費心態支持以原價買回綠電~是""都"",不是少數人哦~」引發了我下面的感想


我們都在尋求一條與自然共好的生活模式,對我來說節能減碳是大家一起需要做的事情,僅對於單一立場要求與限制,我認為不夠完整。這種感覺或許就像是要求支持核能的人每個人家裡""都""要擺放幾綑高階核廢料及幾桶低階核廢料一樣。

推廣議題很重要,自身的行動也不可忘掉。我想這應該是他的話語中所要提醒的,但過於極端的強迫每個人都要怎樣怎樣,我覺得是過於強人所難。我認為重要的是那顆對環境問題有所覺知的心,大的到核能真的能節能減碳嗎?把興建過程、發動過程、核廢料處理、核電廠報廢過程所產生的碳來計算的話,也是會排放非常大量的碳,但如何才能完整地比較核能發電與火力發電排碳量,我認為這又是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小的到自身如何盡量以有效率地使用能源,如時間允許下,走路10分鐘內就可以到的地方就散散步走過去,不用一小段路就要騎機車前往。也是一種節能減碳的方法


若核能如此節能減碳,為何許多國家如德國、瑞典在能源政策上都以發展綠能為主而非核能呢?但目前綠能還在發展階段,尚未能夠完全取代傳統發電方式,所以需要與不同的發電方式共同存在。在綠能發展的過程當中,難道不需要全部的人一起來支持嗎?何必僅要求支持廢核的人呢?


當我們太靠近一邊時,就容易忽略掉另外一邊的狀況。所以我認為節能減碳與核能潛在危機,這似乎是再問說水與空氣什麼才重要,只能要你選一樣,不重要的就不給你。這樣的方式是有偏頗的。


缺了水與空氣我們都活不下去,節能減碳很重要,但若僅壓在提倡廢核的人身上我認為不是這麼的恰當。重要的是大家一起來做這件事情,會更有效果也更棒~不是嘛:D


與大家分享一篇文章【綠能德國溫暖了核電法國】

http://panhan3.pixnet.net/blog/post/36832023

摘錄內文中我覺得很關鍵的字句:

1.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震盪風險,政府有義務協助人民,並要求商業界負起責任,聰明有遠見且負責任的國家,都投資並鼓勵建築物維修,而非沉溺於大興土木,來強化室內外溫度隔絕能力。

2.政府當然不能「不教而殺」,德國鄉鎮公所層級負責公用事業的城市工場,提供建築物熱量散失的檢測服務,到府檢查你家的牆壁、窗戶還是屋頂,哪裡是漏熱大洞,對於家用暖氣並提供節能改善建議。為了節能所作的建築物修繕,不只省了自己荷包,其費用還可以抵稅,有些地方政府還提供獎助。


3.台灣政府推行的節能減碳,除了訴諸個人道德,放大自備碗筷等瑣碎生活細節,便是可能導致反效果的家電換新補貼,綠建築給予容積獎勵也是如出一轍的錯誤政策,更大量淪為政商漂綠的宣傳。真正能引導結構性改變的能源稅,財政部遲遲不推動,環保署則偏愛易生弊端的碳交易。

--
改變既有能源政策,需要每個人一起來思考,也需要公民行動督促政府作能源轉型。綠能或許目前尚未成熟,如同在山地間說小樹能量長不出果實就把樹砍了來種蔬菜,結果颱風來了,我們所得到的是因缺乏樹根穩固土壤而造成的土石流。



德國女總理在2011年日本311事件後3個月,宣佈棄核,她在立法院說:"但今天我在這理清楚的說:福島改變了我的核能看法。“But today I say to this house without any ambiguity: Fukushima has changed my view on nuclear energy."


每件事情的開始,都不是如此美好,改變是困難的,而且是未知的。沒人能夠真的知道那一個才是真正正確的方向,所以需要多元思考,多元行動。責任不是在特定族群身上,而是全民意識,全民行動。我們一起來討論關於能源的議題吧!!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環境議題反思】我思<看見台灣>後,政府對清境過度開發、水源汙染的行動。

  
  江宜樺日前至電影院觀賞「看見台灣」紀錄片,對於影片中破壞國土、污染環境等不法行為感觸良多,並當場向拍攝影片的導演齊柏林承諾,政府一定會努力解決這些問題。*1

  面對台灣環境問題,政府在【看見台灣】放映後,以一種從沉睡中驚醒,痛改前非的態度發布各種新聞稿,或組OO團隊要來面對台灣環境問題。然而政府長期以來真的不知道台灣的環境問題嗎??

  以霄裡溪汙染為例來觀察,早期霄裡溪的水質在民國88年友達華映設廠之前,是被國家評定為甲類水體*2。可以在裡面游泳、簡單消毒即可飲用的最良好的水質等級。然而現在面對華映廢水排放問題卻如同下列方式在處理。

[友達與華映在新埔鎮上游設廠僅8年時間,霄裡溪除藻類與昆蟲,再也沒有任何魚蝦。92年7月,媒體披露霄裡溪遭不明污染,將追查上游工廠;93年至95年,桃園龍潭鄉三和村魚蝦暴斃,95年,霄裡溪從甲級水體變成中度污染。由於兩大科技廠污染事實曝光,96年間環保署驚覺華映、友達兩家公司將放流口設置於霄裡溪上游之違法、錯誤嚴重性。經縝密審查後,環保署於98年5月13日環評審查委員會第177次會議做出「將華映、友達兩家公司廢(污)水改排至老街溪美都麗橋為較佳方案」之適法決議。

  99年4月兩家公司依法向桃園縣政府申請改排放老街溪,詎料桃園縣政府竟多次悖離法令規範,5次駁回兩家公司之申請。另友達公司申請排放(霄裡溪)許可證之期限原至100年11月屆期,該公司於100年10月向桃園縣政府申請展延,桃園縣政府竟漠視法令、環保署環評決定及協商決議,於101年2月14日環水字第1000088301號函,核發友達公司原排放許可證期限展延至102年2月10日續排霄裡溪,此舉引起新竹縣各界強烈的反彈。]*3

  這代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政府部門並非不知情。民眾也心知肚明,但面對部分政府機構的冷處理、權限不清楚、不合情理卻合法等問題卻也無能為力逐漸冷感。

  【看見台灣】將很多現況以一種有感的方式呈現在眾人面前,原本視而不見的問題,現在大條了!我的臆測是由於許許多多的人都看見了這樣的狀況。不肖政府單位面對多方檢視時,無法評估這會帶來如何嚴重的後果,於是他們馬上展開行動,至少渡過這陣子的風頭。

  而面對清境業者抗議最近清境違建問題,讓我連想到的是2008年辛樂克颱風時,在廬山溫泉區的災情。一樣是著名觀光區,一樣擁有背後的歷史淵源,也同時一樣都被列為於高風險地段過量開發。然而在地政府為了經濟也只能將錯就錯,為不肖業者護航。南投縣政府祕書長陳朝旺表示,全國有很多山林遊憩區都面臨相同的環境危機,只針對清境公布違法民宿名單、甚至拆除,對當地業者不盡公平。民宿業者也不平的表示,希望官員別拿電影嚇人。*4

  關於廬山的狀況,可以參考網友小柏的文章<祖靈生了誰的氣?廬山溫泉>,我想大家可以借鏡過去,思考未來如何避開災難的可能性。【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如何降低風險。】我是這麼認為的。

【2013.12.05】清境民宿超限 業者大呼遭汙名化


20080922辛樂克颱風廬山溫泉災變


20080917廬山溫泉區違章多 地質報告早知崩塌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 廬山夢


  我們都不願意災難的降臨,但是對於災難發生的可能性,我們又是如何去看待呢?化解南非種族問題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在面對監牢與死刑時曾說;「我已經準備好面對死刑。要真正準備好面對災難,你必須預期災難必定來臨。你不能一方面準備面對災難,一方面又心存僥倖、期待它不會來。

  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去面對這些災難呢?還是繼續持續這種【錯久了,就會將錯就錯。犧牲掉許多檯面下的弱勢群眾】的鴕鳥心態呢?我們都以為自己不會是被犧牲的那一群,但事實上目前的影響範圍已經讓每個生活在台灣的人們都會被牽連在內。我家不住在水源地旁邊所以不需要去關心,山坡地開發又不會埋到我,表面看起來是這樣。但山坡地的破壞造成嚴重土石流,土石流往河川、湖泊、水庫等儲水地去。目前台灣的水庫淤積問題十分嚴重,在20年內完全淤滿的水庫共有6座,分別是武界壩、集集攔河堰、士林攔河堰、尖山埤、谷關、鹿寮溪。20~50年內完全淤滿的水庫共有8座,分別是榮華壩、白河、霧社、南化、石岡、馬鞍壩、德元埤、直潭。50~107年內完全淤滿的水庫共有8座,分別是天輪壩、大埔、曾文、阿公店、烏山頭、石門、德基、明德。*5當水庫淤積無法使用了,水龍頭的水從何而來?當河流絕大部分被廠商汙染了?乾淨的水源又該從何而來?夠不夠台灣的所有人使用呢? 環境的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都是這個封閉體系的一份子,誰無法逃避,我們自己所造成的後果。

  <看見台灣>讓我們看見了台灣的美麗與醜陋的一面,但是有很多問題並非是立即就可解決的。或許<看見台灣>這部片沒有辦法很細膩地將台灣的每個問題傳達出來。但是這樣的行為已經帶動了大家對於台灣環境的關懷的第一步。雖然我們都不知道能夠持續多久,但開始改變,就是最美好的瞬間了。

*1:(江宜樺「看見台灣」有感 設5工作小組保育國土。今日新聞)
http://www.nownews.com/n/2013/11/29/1035534
*2 :(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中華民國環保法規資料中心)
http://law.epa.gov.tw/zh-tw/laws/309417667.html
*3:(霄裡溪改善排水案。新竹縣政府)
http://www.hsinchu.gov.tw/modules/v15_park/park/default.asp?id=33
*4: (荒唐!清境危險民宿 半年前掌握 竟不公布。MSN新聞)
http://news.msn.com.tw/news3461005.aspx
*5:(水庫淤積問題嚴重,水保法&環評法鬆綁 壓垮台灣(駱駝)的最後一根蘆葦。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5520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對於【性取向與性解放】的一點想法 (順帶一提我支持多元成家方案,你呢?我們來聊聊吧)

2013.12.04
這篇是我再回應一位反多元成家的朋友時所寫的文章,與大家一起來討論我們對於【性解放、同性異性戀】的想法。上面這段影片讓我覺得很可怕...裡面充滿了無法溝通的誤會與片面的解讀。我想不要急著貼彼此標籤,我們一起來聊聊吧:D

我想以日常生活大家都可以談的論點來互相交流,避免過於哲學而抽離現實的論點來探討。

我們都知道,這世界上的罪惡並非有僅存在於特定的民族或是擁有什麼特徵、特性的人。罪惡與良善同時存在於每一個人的意志與行動當中僅看當下我們自己做了什麼選擇。

在大一時我認識了第一位同性戀朋友之後,也在學校陸陸續續認識不同科系的同性戀朋友。事實上我覺得他們比起一般的朋友更為細膩、也似乎都經過一段因為自己與多數人不一樣而與自己與家人與伴侶與這社會、世界對話的過程。

同性戀、異性戀都是人,正如吃葷吃素一樣,那是自己的喜好與自己想要的選擇。喜歡自己喜歡的人,情投意合、享受自己與對方的情慾交流何罪之有??當然若提到通姦還是什麼的...我會覺得是否先於通姦,婚姻關係已經破裂的狀況才是問題,而不是說法律允許或不允許。事實上無論異性戀或同性戀的情感關係都可能改變,不是嗎?

今天在異性戀或同性戀中是否都有從一而終或中途變心愛別人的狀況,我想一定都有。所以我覺得其實很多都是【人】的問題而非【性向】的問題。

今天我支持性解放(除罪化),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能夠做出自己想要的決定。正如我從國中在小巷子發現傳說中的色情漫畫,裡面的內容就是在各式不一樣的場合或故事下男女性交的過程。事實上在沒有伴侶時,我有情慾時,我往往也會關起門來戴上耳機,拿出這些刊物或影片。享受屬於自己的情慾時間。

關上門及帶上耳機的舉動並不是出自於我認為這是羞恥的事,而是我覺得別人可能會因此感到困擾。但如果有人問我說,我會不會自慰、打手槍、自己來等等的。我會覺得這沒什麼好隱瞞的啊?會啊~我也並不會覺得這樣的自己很骯髒很壞很齷齪。因為這只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但也同時因為懂得尊重及分辨是非,所以我並不會期待更不會在我的生活去模仿我看的色情影片的劇情。例如搭個公車遇到又漂亮、身材又正的女色狼對我上下其手,然後在一堆人的車上發生了性關係。想像歸想像、生活歸生活。我不認為這樣是一種淫亂的行為。

或許有些犯罪者會說他看了色情媒體(書、影片等等),以為這就是現實狀況所以才會犯罪。表面上,好像是色情媒體把原本善良的人帶壞了,但我覺得表面下的問題是在於這個人是否沒有足夠判斷能力去分辨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

我覺得性解放並非是淫亂、而是用一種正確的態度去看待性愛。相反的,不就是因為偏見與錯誤的認知讓孩子們更難以理解性愛是什麼??面對自己的情因情慾的產生而探索自我的身體。面對自己的情慾時又該怎麼對待。這是無論異性戀或同性戀者都會面對的人生課題。

對與不對、該與不該,什麼時候可以,什麼時候不行。這是我們一直透過自己生命經驗在學習的,很多人都做得很好,也會有些人做了錯誤的判斷...這跟【性向】無關,而是面對事情的態度為合的問題。

不講,不代表不會在檯面下發生。只是我們是否知道而已。但我覺得我相信人的自主判斷與理性,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面對情慾,我並不是失控的到處亂來而是懂得在自己的空間,不干擾別人的前提下,與自己或另一半一起幸福在想要的時候,享受情慾的生活。事實上我們不都是這樣嗎??

我相信人所擁有的自我判斷、善良與理性,也認為身體的需求並不可恥,正如肚子餓了買菜種菜煮菜吃飯、上大小號廁所、睏了就找個能夠接納我的地方睡覺一樣,這是在正常也不過的事情。

基於我的生命經驗,我認同也支持性解放(性除罪化)及多元成家方案!!



2013.12.05
     
  嚴謹的依據那是一種科學,然而我們知道科學是需要架構好前題,在特定的狀況下的規則,而不見得是一個普遍的道理。 

  例如水的沸點來說好了,水的沸點是幾度呢? 這是個大家都知道的問題,不少朋友當我這樣問的時候一開始會先回答100度,那我就會接著把這個問題設定得更詳細一點,這個問題在海拔2000公尺的高地上煮水會是100度嗎??基於氣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就不會是100度了。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其實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狀況下就會得出非常不一樣的結論。 我認為性取向、性解放並非是一個點一般的科學問題,而是一個面狀的哲學問題。 性是什麼? 從醫學的角度去看,從愛的角度去看、從人權的角度去看、從弱勢族群的角度去看,我們一定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當我站在愛、自由、人權的面向時,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因為不少反多元成家方案的朋友所提出來的擔心與狀況,是異性戀也都會做的事情...某種程度我認為異性戀做得比同性戀更多。 

  我認同要維護家庭倫理,但若家庭倫理沒有法律來規範就無法維護的話...那這樣的家庭倫理制度是不是本身就出了問題了??這與性取向無關,就很單純是在情感連繫上出了問題,不是嗎? 

  採取中庸之道,避免過於極端地以單一論點去看事情,是我自己的概念。 當我們定義性是什麼時,其實我們可能遺漏了更多關於性的樣貌。我們就像是瞎子摸象一般地在探索這個世界。地球經歷了4600000000年左右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其中有許許多多的奧妙與智慧深藏其中。然而若我們從巧人*1開始推算人的歷史,至今大約24000000年。 我們如何能夠以這樣的時間就認為自己已經成為全知全能的審判者,有權利劃下什麼才是【人/非人】,什麼才是【正常/不正常】。 我並不認為自己有這樣的權利,僅能訴說著自己的思考過程與大家分享而已。 愛、自由、人權是我在看這件事情的根本。 分享下面的影片給大家, 大家或許可以用影片中的問題, 旁白問孩子的問題來思考看看。 




  我們不用依照別人的想法去走,但至少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擁有自己的概念理念然後交流、溝通然後互相尊重。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D

 *1 巧人( H. habilis)存活在大約距今240萬到140萬年前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關於松菸的亮點...我認為那是一種...踩在別人傷痛上的光彩...

誠品進駐台北松山菸廠,引爆台北今年夏天最「潮」的話題。

松山文創園內,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的台北文創大樓,夜晚金碧輝煌,誠品進駐後,成為台北東區最潮的亮點。(攝影/林格立)引用自新浪新聞


現在的光鮮亮麗


過去的血與淚




曾經,我們有好多次機會能讓老樹回家:2009年9月監察院糾正了大巨蛋案,2010年6月大巨蛋環評否決,2011年6月台北市議會決議保留松山菸廠做台北市的第二座森林公園, 我們打過非常漂亮的戰役,小蝦米差一點扳倒大鯨魚,數千居民與專家學者聯署要公園,可惜最後願意挺身而出的小蝦米仍然太少了,少到台北市政府選擇視而不見,選擇背離渴望綠地的民意,選擇站在大鯨魚的利益旁。最後,松菸綠地還是走了,只剩下怪手吊車與鋼筋水
泥,以及震耳欲聾的噪音與空氣中飄散的粉塵

引用自松菸公園催生聯盟


  我從不是個堅決反對開發的人,事實上我也都會享用到開發後的好處。但當我開始認識這些好處底下所蘊含的不公義及被欺壓人們的淚水時...我忽然感覺這些好處好像是犧牲者的殘餘肉末,而自己像是個蒼蠅一樣無憂無慮的享用著便利與舒適。

  雖然木已成舟,哀怨與惋惜並不能改變些什麼...但是在松菸所發生的故事我認為那是重要的事情,大家都該認識與知道...



  我知道的並不能算很多,但大家可以觀看一下公視我們的島及松菸公園催生聯盟的記錄來了解關於松菸開發過程的血與淚...

  雖然知道不可能,但仍希望我們能夠記取過去的錯誤,來改善未來的路。當我們一邊邁向所謂光明燦爛的未來時...是否能夠關懷因發展中不公義行為而受傷的人們。在轉型正義研討會中,石忠山教授提到「一個社會如何面對它的過去,似乎是決定其能否獲致長久何平與穩定發展的重要關鍵」(Sarkin,2000;石忠山,2013)

  大家都喜愛表面的光鮮亮麗,但其中所蘊含的淚水,又有誰婉惜又有誰疼惜呢?

  由於認識游藝、知道松菸公園催生聯盟的夥伴當時多辛苦多賣力在保留松菸老樹與爭取松菸成為公園這件事上,因此對於現在的松山文創園區...我心裡面並不是那麼的能接受...今天看見了新聞為松菸文化園區宣傳時,心裡面的不平就這樣變成了一篇短文與大家分享,希望...我們都一起多想想。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山林書院台北營隊野外課-合歡高地 蝦的登合歡隨想


這是山林書院台北營隊第二次的野外課,合歡高地。

        登山,我覺得那是一段與自我對話的時間。體力並不如粗壯外表耐操的我,總是需要熬過一段調整呼吸的痛苦期,一開始時上氣不接下氣,連說話都有困難,只能順著自己的感覺,慢慢地慢慢地以短吸長吐的方式將呼吸調節到一定的規律,才有辦法進入繼續走下去。

  一階一階向上爬的過程中國禎老師、智豪老師邊走邊分享著合歡山上塔狀冷杉、傘狀鐵杉的領域分界,高山與森林大火纏綿之後產生了二葉松等等精彩的故事。可惜體力不足,完全沒辦法專心聽的我。只能好好跟自己的身體以一呼一吸來對話。累的時候,是最能確認身體狀況了。喘成這個樣子,代表體力超級差。套句當兵時最常聽的話就是「欠磨練。」

  想想為了準備九月底環境教育人員認證的面試與十月初的筆試,從八月底後幾乎都關在書桌前面。偶而慢跑,其他除了手腕用鍵盤跟滑鼠快過勞掛掉外,似乎都是處在一個吃飽看書,看累了吃東西,繼續看書晚上睡覺的貢神豬生活。也難怪體力變成爬兩步喘三口氣的狀態。

        山上與山下環境的差異,我想就是人為干擾的程度吧。雖然很喘,但是新鮮的空氣卻讓我覺得很舒服,不會有鼻子刺痛的感覺。每當我去了一些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方回到都市後,第一個不適應的感覺就是空氣的味道。

  或許是因為在都市裡面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廢氣與異味,所以我們的鼻子就習慣了這樣的環境,直到我們回到了真正乾淨的空氣,鼻子的功能才會恢復一點。但嗅覺敏銳了,回到都市就又要痛苦一段時間。有資源的人可以選擇好尚未被破壞的場域繼續過著自己的好生活,被犧牲掉的永遠是如你我般弱勢的平民老百姓們的權益。但在目前的共犯利益架構下,我們卻都依賴著這樣的系統維生。值得我們一起省思,怎樣的生活才是我們所希望的幸福生活。

        由於體力不佳,當一步一步往前走時都是往落腳處看,唯有偶而停腳喘口氣時,才能回頭遙望山與雲與樹林與天空所編織的壯麗景色。往合歡山東峰上的步道使用了幾種材料,有的以架高的木造步道、有的用鐵道枕木、有的更只是僅以幾塊木板配合地形就形成的步道。這些步道共通點都是順著山的坡度而架設而非僅考慮到人的需求。

  在自然當中的每一個存在都藏著46億年來的因果,當我們以符合自然的方式與自然共存時,我們就能夠過得很好。違背自然原理時,或許在短時間內,看不見逐漸發生的問題。但科學技術並非絕對真理,什麼事情都以人的欲望為準,雖然可能很方便,但方便之後我們又要付出什麼代價呢?其實我們並不是真的這麼清楚...唯有長時間持續觀察,才可能慢慢的對事情有了一點模糊的概念。

  隨著一步一步的前進,方才逐漸對合歡山東峰有了點模糊的概念。隨著每次的回頭,逐漸對這裡有了點影像與圖像式的概念。這樣的過程是否就跟人生一樣呢?走過了才知道,會遇見怎樣的人,發生怎樣的事,會因為怎樣的事情開心,會在怎樣的場合下傷心地落淚或感動而哭泣。

  都市過於忙碌,少了點溫度。在山上,風涼涼的。但在這裡,擦身而過的朋友都是暖暖的。無論是什麼身份,當我們有了共同的喜愛時,我們的心其實可以很近很近。就算我們是第一次相遇。我覺得在都市什麼都不缺,但都可能會被拿走,所以會很恐懼,很需要很防備任何可能會破壞我們生活的人。但在山上,你要拿走什麼?拿走這一片美景嘛?大家都能夠共享著山上的美好,因為這樣的分享,沒有損失只有獲得。

  我認為,人的美好。才是我們能夠留給未來的孩子最美好的事物。但很可惜,在社會表象來說似乎一切的美德與良善都被商人收割去吸引人去買他的產品。但願我們都有雙明亮雙眼能夠看得見未來,做出七世代都正確的發展規劃。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蝦想】我們不該活在恐懼之中



今天煮了一鍋馬鈴薯、洋蔥、紅蘿蔔、辣椒、馬告雞肉湯,味道吃起來讓我很開心。吃這件事情真是人接觸這世界的一大要素呢!人們跟自然的關係也是因為需求開始建立的,需要空氣、需要水分、需要食物、需要情感的溫度讓我們跟這世界的一切有所接軌。

美食之秋真是很棒的一個形容詞,萬物為了度冬開始將養分儲備在自己體內。在菜市場中所看到的馬鈴薯、洋蔥也都比之前來得漂亮而且好吃很多。

一樣忙著看書寫東西,累了想找甜的東西吃,把紅蘿蔔削皮切條狀,沾美乃滋吃。覺得還不賴。要不是擔心農藥在身體的累積,其實想說洗一洗就直接吃了。

免於恐懼,原本是我們生存的基本權利。但現在我們似乎只是麻痺了而已,在都市對於蔬菜上所附著的農藥似乎覺得是理所當然。若要吃乾淨的食物,你只要花比較多的錢就可以得到更好更健康的食物。

但...我認為這就是所謂「進步」的代價,人因為數字而有分貴賤。有錢人的生活與貧困人的生活越拉越遠。在資源永遠一樣就是這麼多,鈔票越印越多的狀況,就代表著貧困的人資源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在Stiglitz, Joseph E.的著作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中提到「1%的富人對社會洗腦、綁架政府決策,犧牲99%大眾的生計!從北非、西班牙、到英國、華爾街,全球同時怒吼,是挺身而出,為自己爭取個機會公平的未來的時候了!這是1%所有、1%所治、1%所享的社會!」

如果我們覺得這不妥當,那我們就該思索著如何行動?然後就去行動!


巴奈大姐運用歌曲來表達自己的信念,那我自己又能以什麼作點事情呢?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參賽】觸動、感動、2013國際攝影展

今天從朋友的動態當中看到這個展覽,
忽然想到大家說我的照片拍得不錯,那到底不錯到什麼程度呢?
就抱著學習的心情去報名比賽了。

比賽分行動組(手機拍攝)、專業組(相機拍攝)
我投了一張行動組、兩張專業組

由於他的照片有限制檔案大小必須在2MB以下
最近拍得照片都4~5MB左右O...rz
只好從以前的照片開始找起,

也算是重新看過自己以前走過的路,
看照片時,有很多感傷、也回憶起很多快樂的事情。

最後我挑了三張照片2013【怒目螃蟹】、2011【停止污染。手護台灣】、2012【琉璃。流離】交出。
分別以生命議題、人民行動、文化變遷為主題。

NO.1【行動組-怒目螃蟹】

http://touch.cw.com.tw/work_mobile/detail/5330



http://touch.cw.com.tw/work_mobile/detail/5330 請點左邊連結給阿蝦個讚!!拜託拜託XD

ps:「這張是看網路人氣按讚來評比,所以如果大家願意支持的話請點入連結幫我按個讚,讓我有更多資源能夠到更多地方去作紀錄跟大家分享照片與故事(一開始就厚臉皮XD)」

阿蝦想透過照片分享的是...

怒目螃蟹,在選這張照片時腦中浮現出「金剛怒目菩薩心」的想法。
現在台灣當中,似乎有禮貌就算他做了在怎樣的壞事都會被接受,反之沒禮貌的人在怎麼有理都會被質疑。這張怒目的螃蟹,我之前曾經有在臉書上貼過。原本要大快朵頤的我,一看到這樣的表情,就默默地將他放下,不敢再動筷子。當時相機不在身邊便拿起了手機拍拍拍。

在很多電影當中都有人類面臨外星科技或神因人的惡行想要毀滅人類,但最終都因為看見主角群的善行而給了人類改變的機會。但反過來思考我們是否給了與我們共同生存在地球的生命機會呢?至今每天至少有一百種以上的物種因為人的行為而滅絕...現在我想還來得及,透過這張照片希望跟大家一起思索關於生命的價值與如何進行一個對彼此都好的方式共存在這世界。

Joel Sartore拍攝了一段小影片,來告訴大家物種的可愛並呼籲大家開始行動。跟大家分享這段我很喜歡的影片:)


PPSS:若你喜歡這段影片,該網頁中有DOWNLOAD可以提供大家下載。可以跟孩子或是其他朋友分享唷:D

NO.2【阿蝦不專業硬塞入專業組-停止污染。手護台灣】

http://touch.cw.com.tw/work_pro/detail/5333



阿蝦想透過照片分享的是...

2011年4月20號,我們為了阻止高污染的國光石化開發案,走上了街頭,走到了凱達格蘭大道總統府面前。希望透過遊行及站出來的行動讓更多人認識知道這些問題。接觸過一些議題後,覺得很多建設其實並沒有把損益講清楚,絕大部分都把環境破壞成本排除在外或隱瞞不講。企業獲利了,政府有稅收了,隨之而來的是空氣被污染了,人們開始得到呼吸相關的疾病、熱鬧的河流因為魚與蝦的死去而變得寂寞了。我們對於有乾淨空氣可以呼吸,有水可以喝這件事情識為理所當然。但隨著環境的惡化,一間間過濾水店家開始出現。人們開始變得容易生病,氣喘病病例變多...這一切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切的原因都來自於環境被污染了...

工業看起來能夠帶動經濟製造GDP,但所把所賺到的錢與失去原本的生態相比,絕對是不成比例的損失。破壞容易再生難,地球用46億年來調整氣候與環境,人的歷史約一萬多年,若用46公分的尺來代表地球的壽命,人的存在時間只像個細菌般大小。46億年所累積的智慧,怎麼可能在一萬年中就瞭解。

現在很多發展都以專業、專家來背書,但科技並非全知全能。只能整理出在特定條件下的狀況。我自己對於開發的態度是如果你沒有辦法完全處理自己行為所造成的破壞,那你就不該去作這件事情。經商營利,天經地義。但是你不能自己賺飽了,卻傷害了別人的家鄉。

現在政府在開發上似乎只為了求經濟而無視環境成本,忘了那是人們所居住的地方。以為用錢、補助、建設分化在地人。讓原本的好山好水,變得烏煙瘴氣。利潤卻全部回到了財團上,一般受薪階級根本都沒有獲利。對於這樣的狀況,部份的台灣人民開始站了出來,爭取人民應有的權利。

當時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看見許許多多的人們一起站出來呼籲政府關心人民真正的需求。一直到今天,面對環境議題或人權問題,台灣人民再也不總是冷漠地袖手旁觀,開始穿上鞋子走入現場去關心、瞭解台灣發生了什麼事,並且用自己做得到的方式為台灣作一點好的事情。

我們是一般人,我們不是巨人,但透過大家的力量,手牽手,我們一起讓台灣變得更加美好。那個幸福的台灣,你是否也曾想像並追求過呢?

NO.3【阿蝦不專業硬塞入專業組-琉璃。流離】

http://touch.cw.com.tw/work_pro/detail/5341


阿蝦想透過照片分享的是...

「我是什麼人呢?」

2012年參加了在豐濱海浪咖啡所舉辦的2012原住民「成人」表演藝術研習營升火.祭場.阿搭望。當時很被他的文宣所吸引。

巫者舞也」,「祭」者「劇」也;升火祭場亦生活劇場,更是「創造」之泉。
太平洋之濱,九天八夜的狂喜,刻苦耐勞……煥新經驗,「成而為人」。

從參與劉還月老師所舉辦的「2012那瑪夏山林的動物部落重建、狩獵體驗與海舒兒的陶燒技藝傳承」到升火祭場阿搭望後,我對於部落文化開始有了濃厚的興趣。原先對於環境保護中的一些疑慮也都在部落所流傳的傳統智慧當中得到啟發。

這張照片中是2012年初我跟李懿宣老師拜訪山地門時,當時在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請一位排灣族珠藝師阿姨為我挑選並編織的仿古琉璃項鍊。項鍊上的每顆珠子圖案都具有他的涵義與我對自己的期望。阿姨手上是排灣族的手紋,故事太長請大家參考【紋手故事的傳承-佳興部落文化工作者 邱宵鳳提供】認識排灣族的手紋文化。

本圖取自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點此可進入其網頁。看到喜歡的記得給他買一下支持一下捏XD

原本是排灣族象徵特殊身份與地位的琉璃珠,現在在外族人的身上逐漸失去原本的意涵,是否迷失了自己的精神。這是我選這張照片,然後命名為「琉璃。流離」的原因。

當時純粹因為喜歡仿古琉璃珠的質感而購買,但日後開始在靜浦、港口、太巴塱部落,走訪部落朋友認識部落文化後,逐漸開始思考「我是什麼人呢?」這樣的問題。我該用什麼來認定自己是誰?名字嘛?出生地嘛?血緣嘛?

在靜浦、港口、太巴塱Ilisin中,我看見阿美族人對於該部落文化的堅持與逐漸逝去的不捨與努力。從中我感受到的是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經歷的環境、文化與人,逐漸捏塑出自己是什麼人的模樣。

自己與親人、長輩晚輩的相處過程中在靈魂留下了什麼?自己以怎樣的方式活在這塊土地上,而與環境的相處時又在心底留下了什麼?

活在不賺錢就屏棄舊有文化的現代社會中,部落文化一再被現代文化所衝擊,會說母語的孩子越來越少。大家學國語、學英語,在生活用國語、英語,口傳的部落文化一直在隨著老人家的離開所消失。會不會哪一天,原住民的孩子也忘了自己的祖先說過怎樣的話是怎樣的人。雖然還活著,但再也沒有了祖靈庇佑,與祖靈對話。

「我是什麼人?」這是一個我將以一輩子去思所的一個問題。

最後阿蝦想分享的是...

原本只是想寫個短文分享一下關於照片的想法順便騙點讚來支持自己XD
沒想到一寫下去就是三個多小時XDDDD

這三張照片恰巧從2011.2012.2013各有一張,也足以代表自己在關心而且希望有所行動的目標。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樣的小故事:D

最後跟大家分享農村武裝青年阿達的歌「未來之光」,我很佩服他用歌聲來表達自己關懷這塊土地及讓更多人開始思考自己與台灣的關係。大家都在以不一樣的方式,讓台灣更好。

真好~不是嘛:D